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战略

“蚂蚁”之后,阿里新的布局

    4月9日,马云发给阿里员工的内部信中宣布,彭蕾卸任蚂蚁金服董事长,原CEO井贤栋将兼任董事长。蚂蚁金服上市在即,彭蕾在阿里金融方面的使命告一段落,她的去向定格在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以及阿里的全球化业务中。作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彭蕾历任市场、服务和HR部门,她有很多身份:“蚂蚁金服董事长”、“阿里员工心中的女神”“马云背后最有权势的女人”....她对阿里的贡献,不止于缔造了“蚂蚁金服”。1997年,彭蕾和丈夫孙彤宇(淘宝网创始CEO)跟随马云北上创业。两年后,她加入阿里巴巴,历任市场、服务和HR等部门,在提升客户满意度及维持企业文化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彭蕾在阿里管人、管钱,管的还有声有色。她在微博和员工互动、在阿里内网发布生活点滴、讲段子,被员工评价“率真”、“真性情”;同时不遗余力帮马云打造阿里企业文化。也算是既能给员工打了鸡血,又让员工心悦诚服的“艺术家”。2010年,支付宝内忧外患之际,阿里“总政委”彭蕾临危受命,兼任支付宝CEO。这位新掌门人,不怎么懂业务,只讲结果。带领支付宝团队攻入水电、燃气、网络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支付系统,一步步渗透用户生活,建立支付宝芝麻信用。同时,彭蕾在支付宝基础上组建了阿里的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开拓出余额宝、蚂蚁花呗、网商银行等新业务,并将其打造成估值75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

优衣库VS ZARA:如此不同,却同样成功

    通过运用制造和销售一体化的手法,优衣库改变了日本基本款休闲装的常识,ZARA则改变了世界时装的常识。由于它们所进行的革新得到了顾客的支持,优衣库坐上了日本服装业的第一把交椅,而以ZARA为业务中心的西班牙Inditex集团则多年成为世界第一时装企业。品牌战略和商业模式比较从品牌战略和商业模式的比较来看,我们把优衣库定义为“零件仓库”,而ZARA则是“大衣橱”。目标顾客和品牌战略定位用一句话来描述这两个品牌的目标顾客及操作方法,那就是:优衣库是不区分目标顾客的年龄,把大多数人都能穿的基本款休闲装作为“零件”来提供的品牌,而目标顾客主要是职业女性的ZARA,则是通过欧洲流行服装款式的搭配来展示“风格”的品牌。优衣库的官方网站把优衣库的目标定义为:以市场最低价格不间断地提供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人都可以穿着的有时装性和高品质的基本款休闲服装。优衣库虽然是成衣专卖店,却避开了风险大、利润高的流行服装,突出不受潮流影响的基本款,并把它作为专卖商品进行品牌化。此外,还把不受时尚因素影响的内衣也吸纳了进来。而ZARA的理念是:通过“高速周转和低价格”把高品质的流行服装提供给顾客。ZARA的目标顾客主要是全世界最关注时尚并愿意为时尚花钱的职业女性。虽然ZARA主要目标顾客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但事实上,针对不同顾客层,ZARA提供职业装、派对服、周末休闲服、家居针织装以及牛仔裤等,品类齐全。满足顾客在不同生活场合的需求,是ZARA目标顾客战略的特征。门店陈列和服装设计原则因为面对不同的顾客需求和购买心理,优衣库和ZARA在门店陈列和服装设计开发上的不同之处相当明显。

万科30亿增资链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7年4月19日晚间,万科集团宣布,万科将对链家集团增资30亿,至于进一步动作,则没有透露。对于为何增资链家,万科的官方说法是,看好链家的发展空间。目前看来,数万亿级的租赁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未来2-3年内,金融、财税、土地、市场监管等多策并举,租赁市场有可能是房地产市场中唯一享有政策红利的领域。因此,各路资本自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业内人士看来,万科30亿的增资,充分说明了对链家未来发展空间的看好,而关键的是,房地产商已经意识到房屋交易中介所潜藏的巨大价值,为此,他们开始在地产服务领域圈地盘。数据显示,链家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引入了至少116亿元的投资。此外,有报道称,链家计划2021年前完成上市,万科的加入,是对链家目前实力的肯定。一位二手房交易市场人士表示,“房产中介这个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无论是在二手房交易还是租赁行业,没有一家企业有把握吃掉其他竞争者,这个行业还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不过,随着房企巨头们资本的加入,这个战场新一轮争夺的号角吹响了。”去年开始,链家进入到爆发式发展阶段。链家2001年成立于北京,最新注册资本为1720万元。在万科入股之前,链家共经历了6次股权变更。2016年,链家发起B轮融资,募集资金60亿元。链家还与投资人签订协议,承诺在之后5年内(即2021年)完成上市目标,否则就要回购投资。在今年1月份,有消息称,链家已完成新一轮融资,据一位接近链家的相关业内人士对媒体透露,链家此次完成的为C轮融资,共计募资50亿元。1月9日,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融创房地产与北京链家及其经营股东订立增资协议,据此,各方同意融创房地产(或其指定关联方)增资26亿元获得链家6.25%的股权。此外,融创中国有权向链家委任一名董事,北京链家将成为融创中国的联营公司。融创中国增资3个月后,万科集团也加入到链家大家庭中来。记者获悉,对于这次万科对链家的增资,整个交易结构共分为两个部分,26亿元入股链家地产,另外4亿元入股链家系的另外一个公司。有意思的是,万科和链家的合作并非初次,2015年8月,北京万科公司曾和链家共同成立万科链家(北京)装饰公司,进军装修行业。其实,在2014年,链家集团就成为万科的“全面渠道服务战略合作伙伴”,时任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当时表示,这对万科来说是思维的转变和渠道的创新。与此同时,记者从公开资料获悉,链家的股东可谓是豪华至极,其中包括诺亚财富、腾讯系、百度系和新希望集团,还有中城联盟与旭辉。融创中国也好,万科也好,这些大佬们投资入股的背后,究竟看中了链家的什么?薛建雄认为,链家的崛起,代表的是房产中介和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趋势。“链家的互联网+转型非常成功,先是把搜房网这类房产类互联网媒体打压得生存困难,更是挤压了中原地产这些传统房产中介,这些都说明了链家的潜力。”薛建雄说。有业内观点指出,链家是一家有互联网基因的房产中介公司,其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完整的O2O架构上。而这种完整的O2O架构模式,已经在中介市场上逐步凸显出竞争优势,比如对房源的把控,对消费群的调研,链家更多的是依靠强大的房源信息拉拢到客户,击败其他竞争对手。市场人士认为,与其说万科、融创等房地产开发商看中的是链家的实力,不如说看到中国地产服务领域的未来。万科总裁郁亮说,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已经“不是人人弯腰就可以捡到黄金的时代”,万科增资链家,透露出房地产市场行业的一个重要信号——房企在寻找新的突破口。近年来土地市场出让价格不断走高、热点城市限购限售,房企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而随着租赁市场新政的出台,存量房交易与资产管理市场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此次万科入股链家,无论是作为单纯的财务投资,看好链家在存量房市场的发展潜力;还是从未来战略协同、业务合作的角度出发,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严跃进表示,万科的增资行为说明房地产的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也是存量市场不断发展的必然表现。这样一来,房地产商开发业务的部分资金会开始流入到存量资产经营的公司中。“未来,大型房企后续会积极投资类似中介企业,这对于成长性较好的中介企业来说也意味着规模继续扩大的可能性。”严跃进认为。“近期,我爱我家、链家等房产中介IPO的消息也从未停止过,这说明地产服务领域发展到一个阶段,正在寻求进一步突破。无论是房企,还是其他领域的投资者,也正是看中了二手房交易体量巨大的特点,毕竟十万亿级的市场,可是非常巨大的跑道,谁先出手,谁就更有可能是冠军。”该券商分析师指出。随着上个月严厉的房产调控,房产中介也在被严格整治,链家亦在整顿之列。链家在北京就被要求关闭多家门店,有媒体消息透露,链家在北京的成交额下滑了80%。“市场风险下,链家可能需要追加资本过冬。而万科和融创,也正是把握了这个时机,入股链家。”上文中的券商分析师补充说。链家需要强大的股东来实现它的雄心。链家董事长左晖认为,链家是“第三种力量”,有别于传统中介,也与新兴的互联网中介不同。他提出,想要打造一个万亿级的房产O2O平台。目前看来,他确实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2015年,左晖突然率领链家走出北京,而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链家火速并购全国20多个城市的地产中介,营业收入也一举暴增近4倍,欲做行业龙头的野心可见一斑。样,实力强大股东的加入,对链家的IPO计划实施也更有利。此外,链家在考虑涉猎一个其从未插足的业务——房地产开发,这或许也是它积极寻求融创和万科加入的因素之一。链家海外事业部美国加拿大部总监刘震曾经对媒体表示,除了代理交易外,他们还考虑以合股甚至投资的方式来参与新建楼盘项目的开发。这样一来,从新房代理、二手买卖租赁到房屋装修、资产托管及互联网金融,在地产领域接近全能的链家,未来是否从事地产开发?严跃进认为,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是也说明了链家在市场中扩张的势头猛烈,甚至冲击到一些房企。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房产开发,链家未来更多的精力可能还是放在国内租赁市场。左晖曾提出,“让租房子成为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背后隐藏了巨大的市场潜能。链家研究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租赁人口1.6亿,租赁房屋4600万套,未来会有更多人通过租房满足居住需求,并有越来越多的房屋通过存量盘活和增量开发的形式进入房地产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3-5年,中国将有约2亿人进入租房市场,租金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中国未来的租房市场空间巨大。报告预计2025年租金将接近3万亿元,租赁人口2.3亿;到2030年,租金交易额将达4.6万亿元,租赁人口达到2.7亿人,一线城市租金交易额将超万亿元。目前看来,数万亿级的租赁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2-3年内,金融、财税、土地、市场监管等多策并举,租赁市场有可能是房地产市场中唯一享有政策红利的领域。因此,各路资本自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2016年12月,万科、住总联合小米公司拿下北京两宗地块,建设自持商品住房并将全部作为租赁住房。2017年3月17日,麦家公寓对外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以租房为切入点结合自营公寓做生活共享平台,投资方为保利资本。2017年3月21日软银集团向共享办公空间租赁巨头WeWork Co.投资3亿美元。据悉,未来至少还会有两笔大规模注资,总计约30亿美元。2017年3月29日,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宣布携手蘑菇租房进军租房市场,推出“租房免押金”服务。同样是3月29日,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世联行做长租公寓的目标是100万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排名前三十的房企中,已经有三分之一进入这个领域。而中介巨头如链家、我爱我家等自然凭借天然优势持续发力租赁市场。

爱奇艺上市,是入局还是破局?

    市场纷争不断,娱乐视频领域上演“三国杀”局面,爱奇艺此时选择在此时上市,是无奈之举,还是有心为之,国外资本的介入,能否让爱奇艺在拼杀当中独占鳌头?2018年3月29日,爱奇艺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IPO发行价定在18美元/ADS,虽然在开市之后,跌破发行价,但融资金额达22.5亿美元,远超此前计划募集的15亿美元,可以说爱奇艺这步棋,走得还算漂亮。2010年成立的爱奇艺,从小力量走入三大巨头阵营,是量与质的蜕变。看着酷6、乐视、优酷、土豆相继上市,沉淀多年的爱奇艺也决定在股市市场上博得一席之地,然而为何不选择在国内而跑到美国上市?对于视频娱乐领域,国内早已成混乱之地,乐视网(300104,股吧)就是典型的收割韭菜的例子,群众开始对娱乐视频领域产生了疑虑,而国内大资本机构对于大成本输入、高风险项目,始终保持着观望的态度,强势入场只会带来“割肉”之痛。另外,相对于国际市场,国内的资金仿佛显得更加单薄,对于娱乐视频领域,开始的投入与产出并不是对等的,投入的比重也是极高,产业需要雄厚资本加持,纳斯达克作为国际市场的切入口,入市必然也备受华尔街投资者的关注,极有可能吸引到一批投资者的青睐。当然,相信爱奇艺的野心不仅仅是国内视频领域,入局全球化竞争是其很明确的目标,娱乐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节点,从文字到音频再到视频,强有力文化载体携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全球化是其战略的一部分,而在国际市场上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视频娱乐领域是以内容作为主导的产业,谁掌握了优质内容,谁就能掌控用户资源。过去优酷独播的《白夜追凶》、《鬼吹灯》等赢得一阵好评,腾讯美剧资源庞大,《权利的游戏》、《西部世界》、《X战警》等收割了一波忠诚粉丝,而爱奇艺倾力打造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经过平台全力打造,个性化的风格塑造,一时间引爆了国人对嘻哈文化追捧热情,带动了一波嘻哈浪潮,让小众文化走入大众荧幕之上。在长视频电视剧方向上,爱奇艺主打IP网络新剧,平台自主制作优质内容,虽然在内容制作方面投入耗资巨大,但这也解决平台内容版权问题。各大平台从优质内容版权竞争进化到平台自主诞生内容,由平台助力内容制作,内容品牌宣传,内容平台推送,吸引客户观看,吸引广告主入驻。可以说,如今的娱乐视频领域,优质内容从诞生到消亡,一体化流程都掌控在平台手上,不管是塑造IP,还是内容分发,都由平台决定,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资金投入大,经营团队成本高,收益回报周期长,现金流无法实现快速回笼,致使投资者投资热情骤减。而这也是爱奇艺所经历的阶段,内容的制作是平台如今赖以生存的有力保障,资金成为命脉,上市成为所必须的历程。由优质的内容吸引到用户的眼球,从普通用户到VIP会员,内容消费已经开始在中国形成习惯,人们开始慢慢接受向优质内容付费的理念,这也证明了由优质内容引发消费是可行性商业模式,然而凭靠时时不断的优质内容产出来留住用户,其用户粘性极低,用户对平台忠诚度不高。收益方式单一,仅仅依靠着VIP会员制,广告主入驻,在不能持续获得高用户流量,很难转亏为盈,而持续获得用户入驻,成为VIP用户,吸引广告商入驻,就需要有庞大资金供应,将体量做大,将内容做优。腾讯下的腾讯视频,阿里下的优酷,百度下的爱奇艺,三大视频娱乐平台拥泵三大巨头BAT,也只有大树下才能够保全自己,三足鼎立的姿态逐渐成型,相比于腾讯,阿里,深耕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的百度,再额外扶持还处于亏损状态的爱奇艺,显得力不从心,市值百亿的百度与身价千亿的腾讯、阿里相比,已经不在同一个数量级,百度目前主力研究的AI与无人驾驶亦是十分烧钱领域,未知是最大的风险。对于爱奇艺,是百度旗下的“鸡肋”,而上市则有可能将这块“鸡肋”演变成“鸡腿”。此次成功赴美上市,市值达到百亿美金,而作为爱奇艺最大的股东百度,无疑是这场活动最大的赢家,而当日爱奇艺上市后,百度市值也随之上升,这或许是市场的自然反应,但不管怎么说,对于百度而言,爱奇艺的成功上市,带来了颇多收益。爱奇艺的成功上市离不开百度的强大推力,同时也是爱奇艺就目前平台竞争激烈情况下,所迫切需要的步骤,在内容方向不断投入资金打造爆款,在人才引入体系不断加大资金,财力透支的状态下,没有后续资金补充,极有可能死于中途,被前者拉开距离,被后者极力赶超。对于百度而言,集团资金主要集中于AI、无人驾驶领域,短时间也无法给予高收益回报,爱奇艺常年亏损在外,资金不断消耗。而此次的上市,正好给予了百度其它领域资金的补充,同时也给予爱奇艺平台运营提供活水源。爱奇艺上市是很大程度是迫于资金的压力,迫于形势的对策。当然,即使是上市后的爱奇艺,从根本上讲,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仅仅是在资金上,得到了强有力的补充,缓解了暂时的尴尬,爱奇艺商业模式的探索、技术上的研发或许才是破局的切入口。 

平安好医生完成5亿美元融资

    导语:平安好医生的A轮融资提高了互联网医疗投资的进入门槛和竞争壁垒,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开始进入“重资产时代”,这也是互联网医疗2.0时代相较于1.0时代最重要的差异之一。5月19日,中国平安旗下O2O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平安好医生正式对外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A轮融资,包括海外知名股权投资基金、五百强大型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以及互联网公司等资本方参与了投资,且融资金额已全部到位。该轮融资完成后,平安好医生估值达到30亿美元,同时刷新了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医疗初创企业单笔最大融资及A轮最高估值两项记录。“国内互联网医疗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此轮融资也将有助于平安好医生开启互联网医疗2.0时代。”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平安好医生创始人王涛表示,平安好医生将通过改善医疗供给,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健康大数据应用,打通保险支付闭环,重构互联网医疗2.0时代健康生态圈,最终形成海量入口、数据处理与服务平台的产业格局。分析人士指出,平安好医生的A轮融资提高了互联网医疗投资的进入门槛和竞争壁垒,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开始进入“重资产时代”,这也是互联网医疗2.0时代相较于1.0时代最重要的差异之一。据了解,平安好医生于2015年4月正式上线。作为健康医疗服务的平台级入口,平安好医生在平安集团“医、食、住、行、玩”五大战略规划中肩挑“医”板块重任。该平台以医生资源为核心,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与用户进行随时随地的医患实时沟通,并通过合作诊所实现线下服务的落地,从预防保健、导医初诊、预约挂号等诊前服务,到复诊随访、康复指导、慢病管理及用药提醒等诊后服务,面向亚健康及疾患人群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据平安方面介绍,平安好医生采用自建及整合社会资源的模式,布局了包括全职及兼职医生团队、专科诊所、综合性医疗机构、检测中心等在内的医疗资源网络;着力打通药物流通环节,形成药网平台协同;同时,致力于整合用户个人健康情况、行为习惯等个性化数据,形成了规模化的信息网。在王涛看来,“得医生者得天下”,平安好医生正是用用三个医生“圈层”来服务尽可能多的用户。据了解,目前平安好医生自聘了1000人的全职医生团队,作为核心服务圈层,为用户提供辅助诊断、康复指导及用药建议;同时,还签约了5万社会化医生作为服务外圈,分布在线下3000家定点医院,完成后续分诊转诊、线下首诊及复诊随访服务;在名医预约方面,平安好医生还汇集了5000位三甲名医,可以实现全国名医一键呼叫。相关行业专家对平安好医生首创的全职医生团队服务模式高度认可,认为不仅为平台的后续发展增加了想象空间,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进一步推高了平台的估值。尽管上线才仅仅一年,但平安好医生的下载量、用户数及日咨询量等核心指标均均有不错表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已达7700万,日咨询峰值近25万次。分析人士指出,用户数是体现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用户基数大、增长快是平安好医生受到资本青睐,刷新单笔融资金额和A轮估值两项行业记录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得益于国内移动端用户迅猛增长以及分级诊疗、医生多点执业等医疗政策的放宽,近两年来互联网医疗领域迎来高速发展期,正处在“风口”。在A轮融资发布会上,平安好医生的升级战略已成型,在业务层面,羽翼渐丰的平安好医生将持续致力于通过改善医疗供给,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动健康大数据应用,打通保险支付闭环;在资本层面,平安好医生将孵化大健康产业,领衔重构互联网医疗2.0时代健康生态圈,最终奠定前端拥有海量入口,后台掌握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运维全方位服务平台的产业格局。此外,平安好医生也正在与多方合作,逐步推动医保在线移动支付的试点,改善用户的线下就医体验,降低操作成本。从医院就诊环节培养用户使用智慧医疗的习惯并积累医疗数据,促进医疗行为数字化从0到1的突破。平安好医生有望率先成为国内分级诊疗的入口级应用,通过线上平台快速覆盖基层医疗与转诊服务用户,并利用自身强大的互联网运营能力,提升医护工作效率。互联网医疗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产业,打造闭环至为关键。继图文及语音咨询之后,平安好医生日前上线视频咨询功能,开启了在线咨询新模式。在业内人士看来,视频咨询的上线,充分发挥了家庭医生参与分级诊疗的重要价值,可以说平安好医生完成了作为现有医疗体系有益补充的全闭环搭建。除此之外,平安好医生此次融资完成后,也将在资本层面寻求更多横向与纵向产业链上的合作,帮助行业伙伴共赢共荣,在药物研发、医药器械、生物科技创新、医生集团、医疗机构等各细分领域提供资源与资金支持。平安好医生正在积极筹备生态圈孵化基金,一期计划由平安好医生联合外部投资人共同募集,通过该基金战略投资上下游资源,投资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垂直医疗细分领域服务供应商,医生个人诊室、医生集团,拥有健康大数据、健康流量公司,线下医院、诊所、药厂、医疗器械等企业,致力于培育中国最大的健康医疗生态圈。与进入互联网医疗的其他企业相比,平安好医生除了服务闭环架构完整,另一个独有的特质是背后的健康保险体系,为健康管理产品则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商业逻辑支撑与线下医疗渠道的支持。平安好医生未来会进一步凸显险资的背景优势,探索打造健康保险业务与健康管理产业链所组成的服务闭环。

亚马逊在华是否能“收复失地”

    尽管没有发布明确的扩张计划,但亚马逊中国已开始广纳人才,为新一轮市场突围战做准备。据彭博社日前报道,亚马逊在中国招聘数百名员工来填充网络软件工程师、Alexa设计师等岗位。但在近期发布的招聘岗位中,涉及跨境业务的职位成为亚马逊的主要招聘方向。在国内B2C网络零售市场占比中,亚马逊中国始终屈居于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国内本土化电商之下。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亚马逊中国近年来跨境业务持续发力,这可能将成为该公司拓展更广泛市场空间的突破口。北京商报记者在亚马逊招聘网站上看到,截至目前,亚马逊今年在中国发布了300余条岗位空缺的招聘信息;另据全球职场社交平台领英的统计数据显示,亚马逊在中国地区发布的招聘信息达到930条,其中近3个月的招聘信息超620条。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亚马逊招聘网站上近1个月来发布的招聘信息显示,工作地域包括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从职位来看,除了网络软件工程师、Alexa设计师外,还有供应链运营主管、全球商品采购经理、企业服务经理等,涉及跨境业务的职位成为近期亚马逊在华招聘的主要方向。其实,亚马逊在中国发布的招聘信息并不算夸张,据媒体公开报道,亚马逊在今年7月曾宣布,公司在美国物流网络的职缺超过5万份。纽约时报此前报道称,美国智库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亚马逊已成为国际市场最快达到“30 万名全球员工”里程碑的美国上市企业,目前员工数量超过38.2万名。另据亚马逊日前发布的截至6月30日的二季报显示,亚马逊期内总计支付员工薪酬3824亿美元,同比增长42%,在过去5个季度内,亚马逊支付员工薪酬增幅分别为49%、47%、38%、48%、43%。尽管没有明确给出亚马逊中国的员工数量,但从近期频繁发布的招聘消息也可以看出,亚马逊中国员工增速与亚马逊全球市场员工增速保持了一致步调。对于近两个月是否有意在华加大人才吸纳力度,亚马逊中国表示,暂不做官方回应。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是亚马逊中国在电商领域持续受到其他本土电商压制后,准备开启新一轮突围的前兆。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份额中,天猫、京东、唯品会三大平台占据85%以上市场份额,亚马逊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0.9%,在排名前十的电商平台中居于第8位。电商行业专家、上海万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鲁振旺认为,亚马逊中国之所以在市场份额上没有实现“超车”,主因是在市场扩张初期亚马逊一直在与阿里、京东等平台打价格战,而这其实不是亚马逊的优势。因为阿里、京东是本地化运营,但亚马逊中国相当于一个站点,需协同总部资源,当时在电商策略、运营上稍显滞后。鲁振旺表示,亚马逊中国在2014年开始真正了解到运用全球资源通过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进行全球开店业务。在业务发展方向上,已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实现跨境业务稳定增长。在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看来,盈利状况比较好的企业都是在经营商户,而不是在经营商品,阿里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份额中占据较大比重,关键一点是经营商户,不需要为商品销售负责,但亚马逊中国初期是以经营商品为主。此外,从中国和国际电商市场的环境来看,海外电商市场的竞争对手较少,但中国电商发展水平可以说要比美国先进五年,这也是亚马逊在不同市场所占据的地位不同的原因之一。由于长期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亚马逊中国落得一个“不温不火”的评价。亚马逊中国一直试图打破这种局面。今年8月举办的亚马逊中国 “创新日”上,亚马逊中国介绍了未来发展的四大核心业务,以亚马逊海外购和亚马逊“全球开店”为中心的跨境电子商务首当其冲。据了解,亚马逊中国自2014年开始推进国际品牌战略,上线“亚马逊海外购”。有媒体报道数据显示,在海外购业务推出后,亚马逊中国两年内活跃用户增长了23倍。另外,从近期亚马逊加大对供应链运营、全球商品采购、企业服务等业务人才吸纳的举措也可以看出,出口业务将是此后一段时间亚马逊中国发力的重点。据悉,2016年底,亚马逊面向中国卖家推出“Amazon Business卖家招募计划”。据亚马逊中国此前介绍,包括亚马逊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和墨西哥在内的九大海外站点已向中国卖家全面开放,目前数以万计的中国卖家已加入该项目。“中国对于亚马逊来说是很特殊,同时也很重要的市场”,这是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海外购业务负责人牛英华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她曾表示,亚马逊总部对中国市场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一些市场行为,即使不同于以往的操作,也会努力去理解并进行创新尝试。亚马逊中国要实现市场突围,终究要在和阿里、京东、唯品会等本土化电商的竞争中找到差异化的优势。亚马逊全球副总裁暨亚马逊中国总裁张文翊曾表示,亚马逊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业务的高速发展。对于中国战略的解释,张文翊称,借助全球的资源优势,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实现本地化创新。赵振营认为,亚马逊海外布局有独特优势。引导中国商家到全球开店,这个环节亚马逊更有优势。此外,京东和阿里发展速度很快,亚马逊有必要在云计算方面加大力度,从而实现企业战略转型。毕竟在零售领域,亚马逊已经和阿里、京东开始了全方位竞争,而在云计算领域,亚马逊通过前期投入和布局,已经逐渐进入到用户资产的收割期。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唐兴通称,亚马逊最值得看好的业务仍在于对进口市场的布局。毕竟借助国际资源,在美国、英国、日本的货源把控方面,会更加体现出相较于阿里和京东的优势,而中国消费者现在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强大。(作者:吴文治 陈克远)    

显示第 1-6 条记录,共 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