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动态

东芝创史上最大亏损44亿美元

    据TheStreet等国外财经媒体报道,东芝日前发布了第一自然季度以及上一财年(三月底结束)的业绩,公司净亏损4832亿日元,相当于44亿美元。其销售收入则下跌了7.3%,位5.67万亿日元。东芝2015财年的亏损额度,也是2014财年的十倍之多。在过去多年中,东芝已经逐步开始业务转型,进入了核电等领域。不过目前东芝仍然拥有电视机、电脑、半导体等电子业务。此前,东芝曾经对美国的电子业务“西屋电气公司”的资产价值进行了大规模减记,因此在四月份,东芝曾经发出预告,表示财年亏损将会超过之前的预估值。东芝的巨额亏损,主要源自资产减记、产品价格下滑,以及公司业务重大重组带来的开支。在上一财年,东芝的员工人数已经从20.31万人减少到了18.6万人。日本电子企业普遍陷入困境,上一财年,被富士康收购的夏普爆出了15亿美元的亏损,而另外一家近况不佳的东芝,5月12日也宣布上一财年亏损了44亿美元,这是东芝历史上最大年度亏损。在上一财年,东芝的员工人数已经从20.31万人减少到了18.6万人。据悉,在爆出会计丑闻之后,东芝陷入了运营困境。在上一财年,东芝进行了数千人大裁员,对表现不佳的核电业务进行资产减记,另外转让了非核心务(比如医疗设备业务以59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日本佳能公司)。除了转让医疗设备业务之外,四月份,东芝还将白色家电业务以数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中国美(微博)的集团。东芝表示,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在目前的2016财年,公司将重返盈利。五月初,东芝已经进行了高管调整,60岁的执行副总裁Satoshi Tsunakawa将担任CEO。

我国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秘书国

    2014年1月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管理局通过决议,决定成立ISO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由中国承担。这使得我国有机会主导品牌评价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对实施国家品牌战略,推动我国产业、企业“走出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品牌不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还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象征,对全球经济贸易活动有重要影响。由于经济发展和品牌研究等原因,全球知名品牌评价和发布机构以往一直参照或采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品牌评价规则、方法和标准,IS0也于2010年发布了由德国组织制定的品牌货币评价国际标准(ISO10668:2010)。为此,我国向ISO申请组建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构建新的品牌评价标准体系任务艰巨,来之不易。为了成功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组织专门团队进行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加快建立国内品牌评价技术标准体系。提出了由基础标准、方法技术标准、行业实施指南标准三大板块构成的品牌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布了4项国家标准,12项我国重点行业品牌评价国家标准正在研究制定。同时,质检总局连续三年对1000多家国内知名制造业企业试点进行测算,为我国起草成立ISO 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提案提供全面、详实的数据资料。质检总局还组织开展质量、技术创新、服务和无形资产等4项品牌价值主要构成要素研究,为我国制定品牌评价国际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际支持。重点加强与品牌标准化强国如美国、德国的合作,促成了中美德三国联合推动机制,签署了中美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合作备忘录。同时还有效利用多双边合作机制,对美、英、德、法、日、韩、澳、加等14个ISO技术管理局成员集中力量开展工作,确保我国成立ISO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提案获得顺利批准。ISO是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综合性国际标准化组织,被誉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我国在ISO成立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有利于以标准手段提升我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产品和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一是提升我国品牌评价工作的国际认可水平。促进我国品牌评价与国际接轨,加快培育我国国际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竞争力强、品牌附加值高的拳头产品,使我国向制造强国、贸易强国和经济强国转变。二是提高我国品牌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有力推动我国品牌进入国际知名品牌发布名单,从而摆脱“贴牌生产”的落后地位,提高我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形象,打造一批与国际顶尖产品相媲美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高端品牌,实现我国品牌建设的新跨越。三是推动我国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将质量、技术创新、服务、有形和无形资产等我国品牌评价技术标准的核心内容纳入国际标准体系,并由我国主导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和协商一致的品牌评价国际标准体系,有效提升我国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和影响力。ISO成立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对提升我国质量和品牌建设工作是个重大机遇。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和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10年)》,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ISO/TC289/WG1 第二次会议在维也纳召开

    ISO/TC 289/WG 1 品牌评价过程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于2016年3月10日至1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奥地利、中国、法国、俄罗斯及英国的11名专家及ISO/TC 289主席参加了现场会议,另有加拿大的1位专家通过网络电话参加了会议。此次工作组会议重点讨论了各国对ISO/AWI 20671《品牌评价基础和原则》工作组草案的意见,并计划于4月4日前形成第四稿。下一次工作组会议定于墨西哥坎昆召开,届时将针对工作组草案第四稿展开讨论。品牌凝聚着质量、服务、创新等多重要素,也代表着国家形象,是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近年来我国品牌意识逐步提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希望更多的研究机构和专家能参与到品牌评价标准化工作中,为我国品牌评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ISO/TC289/WG1 第四次会议在莫斯科召开

    ISO/TC 289/WG 1 品牌评价过程工作组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1日至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作为ISO/TC 289秘书处及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组织中国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奥地利、加拿大、中国、芬兰、法国、墨西哥、俄罗斯的13名专家及ISO/TC 289主席、秘书处参加了现场会议,另有英国的1位专家通过网络电话参加了部分会议。ISO/CD 20671《品牌评价 基础和原则》经过工作组一年多的努力,已经进入了委员会草案阶段。此次会议重点讨论了各成员国对ISO/CD 20671委员会草案的意见,对品牌评价的框架进行了梳理,明确了评价要素、维度以及指标之间的关系,有力地推动国际标准草案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ISO/TC 289积极引领国际品牌评价

    ISO/TC 289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6月9~12日在英国成功召开,会议形成5项决议,讨论确定了ISO/TC 289的工作计划、阶段推进计划和近期工作目标,会议就品牌评价领域迫切需要标准化达成一致共识。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国际标准ISO 10668——全球货币化品牌价值评估的标准。现在提出的品牌评价领域的新标准强调的是多方面测量品牌性能以及利益相关方态度的途径和方法。来自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的博比·卡尔德教授,同时也是该技术委员会的主席评论说:“我们估算出品牌评价如果没有标准化的程序将致使世界范围内的组织花费数十亿的美元,使品牌管理的效率不高,工作有效性不强。目前,迫切需要对术语及评估方法进行标准化。”到目前为止,共有11个国家作为积极成员、24个国家作为观察员加入ISO/TC 289。将来技术委员会将会吸引更多的成员积极的加入进来。

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提案获国内专家肯定

    “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提案座谈会”在国家质检总局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副省长、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徐济超出席会议。  “品牌不能离开质量的内涵。”刘平均在介绍该项提案的背景时表示,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ISO10668《品牌评价:品牌货币评价要求》,但是这项国际标准主要是基于资产评估的视角,无法全面反映品牌的综合价值,不能在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方面给予组织有效的指导。基于此,我国建议ISO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品牌评价的国际标准体系,并提出成立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由中国担任秘书处。刘平均指出,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品牌评价体系,指导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和效益,对于我国抢占国际领域中品牌评价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徐济超也肯定了该项提案的重要价值。他表示,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我国品牌还存在经济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含金量不高、运行质量偏低等问题。而品牌评价的标准体系作为指导品牌工作的指挥棒,有助于我国品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竞争力和质量效益。  国务院参事葛志荣,国务院参事张纲,全国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卓慧,以及来自质检总局质量司、标准委、标准化研究院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对品牌价值评价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提案给予了一致肯定。

显示第 1-6 条记录,共 7 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到第 页,当前第 1 页  共 2 页